後續推展:台語醫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12685142199329/permalink/729813750486466/
Aaron
我覺得可以跟台語結合,錄一些看似養生的內容,其實是慢性病衛教
情境是當醫療人員再跟對方解釋的時候
立云
去下鄉服務時播給老人家聽
Aaron
除了有文字,當下也可以在維基上找到錄音的內容
一兼二顧
立云
不會說台語的也可以用XD
Aaron
"阿嬤,挖棒乎你聽"式的
可以先選五個來試做,但我覺得稿子要重寫
立云
內容不能太難要夠通俗@@
Aaron
應該要能呼應到使用情境
上官
其實吳阿公的台語字典
有邀請了台語醫學的講者來過
Aaron
嗯嗯嗯嗯太好了
上官
另外清大物理系也有教授是在寫閩南語維基的
Aaron
那就結合了呀
但我怕他們會寫得太艱澀?
上官
也許應該再舉辦個醫學翻譯計畫台灣在地的研討會
邀請這幾個人來發表,以及交流
Aaron
我居然錯過台灣醫學的那場
上官
像重寫這件事情,台語版本的條目還可以放到閩南語維基百科上
Aaron
恩恩
要更貼近生活與使用情境
流病數據可能就不是那麼重要
上官
但我們也得要了解原本就在閩南語維基百科上的編輯有多少人,甚至也另開台語版本的翻譯組 XD
Aaron
但營養學、中醫的觀念就可以加進來
有辦法可以附在中文條目旁
有個音源黨是台語版的嗎?
上官
忽然感覺有進口轉內銷耶 XD
Aaron
因為往往醫生不會講英文所以才會去查
並不一定會轉到台語版的頁面
上官
可以喔,中文有聲的音源檔就是放在維基的條目裡頭,像是這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蚊子是怎么生活的
點進去看到右手邊有個喇叭圖示點下去就是了
Aaron
嗯嗯嗯嗯
這個就算是有聲維基了吧?
我記得慈濟大愛醫生館有在做這方面的東西
但是長度會很長
然後內容也比較深入
尺度要怎麼拿捏可以來做
使用情境要再想一想
Chat Conversation End
四天行程紀錄
帶他們在台北市火車站附近的總統府還有中正紀念堂繞了一圈,也去看了台北101。今天下午有跟醫生順過投影片,明天會再翻譯投影片,週五現場翻譯的部分確定由上官來處理。
關於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董事衝突,醫生在吃飯時有所解釋,說是萊拉執行長在進行一項耗費基金會很多捐款(共十四個全職的軟體工程師,每年少說一兩百萬美金)的開源搜尋引擎計劃,這個計劃並沒有告訴所有的董事們,尤其幾個有社群選出的董事們都被萊拉和董事群蒙在鼓裡。吉米後來支持萊拉「不跟社群溝通」這樣的方式來處理這個搜尋引擎計劃,於是很多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也很不滿,所以也開始開啟基金會的透明頁面來討論。他在12月18號所寫的道歉信,是因為有工作人員用電子郵件跟他透漏了這個計劃,但是這件事情違反了董事會的不成文規定,就是所有的工作郵件都要附件給萊拉一份,於是醫生只好道歉。
早上帶夫婦倆搭車去士林捷運站,路程中問道我們該怎麼找到人,James他說他有去一個叫做Health information for all的郵件列表去揪人,聽說那裡有大約十萬人,都是關心醫普議題的人。另外在紐約的西奈山醫學院也有學生自組的維基百科醫學社團,如果我們有興趣他也可以穿針引線介紹給我們。另外還談到了台灣人的三大必做事情:環島、登百岳、橫渡日月潭,他們似乎興致勃勃,畢竟也是參與多次鐵人與極限馬拉松的人 XD
真的到故宮博物院的時候,就聊了許多關於館聯合作的事情,一邊睡睡醒醒的看展,一邊談到英文的維基百科如何和館聯機構合作。像是大英博物館是第一個找駐點維基人(Liam Wyatt)的機構,我有跟他提到我們其實很難說服館聯單位說這樣的合作對博物館有效益,但他說其實有許多合作過的個案都充分顯示出將內容放到維基百科上,可以讓更多人想要去博物館看實體展出。另外也聊到了QRpedia這個英國的計畫(用QR碼做的維基百科小鎮有兩個)羅浮宮似乎也有使用QRpedia的方式引導觀眾去正確的語言版本,因為James他有看過他太太翻譯羅浮宮文物到日文的維基百科上。
故宮逛了一整個中午和下午,我們出來已經四點多,在士林捷運站附近先買了點麵包和堅果塔,接下來就做去東門捷運站,到永康街那邊帶他們去咖啡廳休息一下。買了Eva喜歡喝的萊姆果汁後,在EATING ME咖啡廳休息,那裡居然有賣加拿大的好胖速食Poutine(肉汁淋薯條)就買了兩份不同口味的,然後太太還點了草莓冰淇淋鬆餅(果然女生愛吃甜食),在咖啡廳裡頭第二次討論了週五的演講簡報該做哪些修正,他太太也分享了一些他們去加拿大野外到處走的照片。
然後就晚上六點到了,舜伶從中央研究院過來一起陪James吃飯,舜伶真的很會點菜,我們吃高記的小籠包和生煎包,有了舜伶這個懂英文和社群文化的老維基人加入,瞬間話題就變得超豐富。James 提到最近有人討論是否該放寬維基媒體計畫中對於隱私權保護的高規格,讓維基站台能夠分析個別使用者的數據來提供更加針對個別使用者客製化的體驗(像是google的搜尋廣告或是Amazon做的購物推薦),但是否會如此發展還在觀察中。然後 James 聊到對於 https by default 的問題,詢問對於這個作法的意見,舜伶認為這有正反兩個方面,一個是可能增加對於維基內容近用的困難,例如加密 by default 當然直接造成去年五月以來中國 block 中文維基百科的問題(英文維基百科在2015年也被中國禁了一天,另外伊朗也長期的禁用在地人使用維基百科),但另一方面加密 by default 某種程度也迫使政府對是否針對維基內容進行審查明白表態。
我們接下來談了分會組織發展的經驗分享,聽了為什麼醫生當時想要創立加拿大分會的原因,他說當時他想提供加拿大捐款給維基百科的人可以抵稅的證明,然後就提到2010年開始基金會陸陸續續限縮分會在維基計劃募款的可能(以前還有四個國家:德國、瑞士、法國、和英國,到了今年只剩下德瑞兩國可以架自己的募款banner,英法也無法再掛了,英國在2012年就發生過理事有利益衝突的情況,時間差不多是在華盛頓特區的那個Wikimania 前後)然後他又創立了維基醫學基金會嘛,他也講了一下維基醫學基金會的創立目的,他後來發覺他更有興趣的是在擴充維基百科的內容知識,而不是社群組織,所以他沒有繼續經營加拿大的分會,並且以增進維基頁面的醫學內容品質做主要的活動。因此維基醫學基金會加入會員的標準與一般的入會規則蠻不同的,有兩種標準,一是每年編輯超過一百次,二是有參與維基媒體的相關計畫。他們目前有150位會員,這些WikiMED基金會的會員幾乎都是在英文維基百科十分活躍的老手,而這個基金會目前沒有募款,因為他覺得有了錢會讓組織目標給偏掉,理監事的大家有了錢都會開始吵架錢要用在哪比較好。目前WikiMED有一位兼職的員工。
接下來我提到感覺中文社群對很多維基媒體社群正在發生的事情都不太知道,就問他有哪些社群媒體報值得參考。醫生和舜伶都覺得Signpost是最重要的參考來源。以前Andrew Lih 有個Wikipedia podcast,但現在一年差不多在 Wikimania 期間才出一次。另外也有三個德高望重的英文維基人的部落格蠻值得參考:Pete Forsyth、Andrew Lih、William Beutler,好像德文還有個社群報,但是沒人想起來名字。
接下來舜伶問醫生怎麼看去年墨西哥 Wikimania 的基金會工作人員講題比例(聽說去年有將近一半是由基金會成員講的)舜伶覺得這比例有點太高,而醫生也說他覺得維基媒體運動有三個支撐:社群、自治體、以及基金會,三方應該要互相制衡不該讓哪個太強,舜伶就提到這次義大利的年會針對基金會工作人員的發表內容設定了上限(大約是公開募集講題的四分之一),如果認為年會的主要目的是社群之間見面分享,設定上限有其意義。
接下來我們就聊到了社群跟基金會的關係,這也有蠻多故事的,從2006年的詞義的轉換「editor變成了volunteer」讓很多社群的人不滿,不懂自己是怎麼會變成志工?後來Sue Gardner擔任 ED 期間,雖也有幾經磨和,但其實基金會與社群的溝通就大致是不錯,但是Lila這個第二任執行長似乎跟社群的溝通就不太良好,而醫生也覺得很多地方Lila其實不是太誠實,他舉了個例子,超級保護權他問Lila的時候,她說要十二月才能夠移除,但是後來在11月就取消了這樣的設置,為什麼?醫生推論因為隔天就開董事會了,萊拉在董事會面前需要有「社群支持他」這樣的聲望加持。這就一路開始討論最近 leak 到 Signpost 的基金會內部員工調查,員工之中認同執行長的只有 10 %,而所有「高級主管(C[hief]-level)」的人員中,只有七分之一的人認同執行長,這算出來其實就是只有執行長認同他自己(驚!)然後我問到了高級主管有誰,醫生就細數了一遍有那六位:Wes Moran(產品長)、Luis Villa(社群長)、Lisa Seitz-Gruwell(募款長)、Geoff Brigham(法務長,醫生大推這個人)、Katherine Maher(溝通長)、以及Boryana Dineva(人資主管)。上述跡象都讓醫生覺得對於基金會的未來行動感到不太信任,舜伶話鋒一轉覺得這些變動在他作為一個研究維基百科社群發展與治理的人來看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值得密切觀察。
接下來我們跑去吃芒果冰,醫生大喊「我飽了」,但沒辦法我們還是拼命趕吃東西行程XD我們在冰店談到下次也許可以帶他順著OSM的人走走,然後提到維基百科剛剛內建了Wikimap其實也是用OSM的圖資,為什麼要複製一份OSM的地圖到維基呢?原來是跟維基很注重隱私有關,不希望給第三方洩漏使用者的任何紀錄資料,舜伶也提到因此維基的頁面在今年第三次EEF(電子前哨基金會)的網站隱私度評比 "Who has your back" 中,拿到五顆星的評價,反觀其他商業網站還在那個評比底下吵來吵去說我們其實很保護使用者有點難看XD
吃冰的時候談到另外一個(台灣?)OSM的活躍成員其實是個X光片照相者(radiologist的中文忽然忘了,放射科工作人員?)醫生說其實可以要他把自己照的 X 光片上傳到維基百科,只要把患者姓名等個人資料隱去即可。但我覺得很怪,難道照這類X光照的時候,沒有著作權的問題嗎?醫生說這其實之前在美國的 copyright office 有做過解釋,說醫學影像是沒有著作權的,舜伶記得和 James 在 DC 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這類的照片是要依照特定的規則來拍攝,有標準化的要求,並無所謂美學或創作的問題,原則上應該不管誰來拍都能得到一樣的成果,所以沒有著作權。不過在歐洲包括英國,可能這類照片還是會受到某種保護,但 Commons 只要求檔案內容在美國或上傳者所在地的法律屬於公共領域即可。Aaron這時問到,可是很多時候放射科的人會拍錯呀,而且他還有看到有人拍比耶的X光照片,「這種照片的確就可能有著作權的問題」,語畢眾笑。
離開了冰店,到捷運站的路上除了逛了一之軒和興隆毛巾外,還談到了兩件事情:一是醫生覺得有很多用 CC BY SA NC 的內容沒有辦法用很可惜,也許可以類似合理使用這樣的方針,讓每個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都可以先自行上傳,讓維基百科上的內容更豐富,畢竟他發現維基百科的使用者多要求更豐富的內容。另外第二件事,是我們跟他提到HTC的翻譯合作案,他也跟我提到了維基百科現在的內容翻譯「content translation」的套件其中的「建議」按鈕其實裡頭有Medical translation project的頁面,可以請有興趣翻譯的人直接使用這個套件看看。但不論是用哪個翻譯工具,他覺得都很好(就算你是用MS office這樣的非開源軟體做的翻譯,還是用CC BY SA釋出的),重點還是在開放授權,所以週五Aaron展示給醫生看的時候,他可以問問內容翻譯的工程團隊(只有三個工程師的工程團隊,分別在以色列、舊金山、和印度)能不能做個開源版的類似HTC這樣微型翻譯的服務。
然後我們就到捷運了,在捷運站上他看到登革熱的公益廣告,告訴我們登革熱的疫苗快出來了,目前在墨西哥和巴西很快就可以用了。四種登革熱都有疫苗,而登革熱最近在亞洲好像還發現了新型,是第五型。
Questions for medical students. 問卷
1) Student, healthcare provider, or nonhealth care provider
2) Male, female, other, would rather not say
3) How often do you use Wikipedia
4) Why do you use Wikipedia (pick all that apply)
5) What could make Wikipedia better?
6) Any example of an impact Wikipedia had in your life?
7) If you do not use Wikipedia, why not?
01/19 arrival to Taiwan 抵台(二)
時間 | 行程一 | 隨行 | 備註 | |
10:00-10:10 | 接機 | Aaron、Eva、上官 | 松山 CI223 班次 10:15到 | 電話聯繫 |
11:30 前 | 送到旅館「清翼居」,check in 、休息 | 地址:中正區開封街一段36號02 2311 7168 | 計程車 | |
中午 | 午飯 | 東一排骨飯 | ||
下午 | 台大導覽或休息 | 台大醫學博物館(9:30至16:30) | 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一號 | |
台大導覽、陳三鼎、藍家割包 | ||||
17:00 | 通化夜市 | Aaron、Eva、上官、漢騰 | 討論演講,看中文版有沒有要修改的 |
待辦:
01/20 旅遊(三) Trip in Taipei
時間 | 行程 | 隨行 | 備註 |
10:00 | 3. 大稻埕 | 隨行人員:上官、 Aaron夫婦 | |
晚餐 |
Accompany
01/21 參訪(四) Visit to related organizations
醫勞盟(上午參訪)
好的,就11:00到午飯結束,人數部分應該在4-5位左右,我再確認一下。
這封回信cc 給維基的工作同仁上官良治,
他是主要跟James聯絡的伙伴
優先:
First choices
其他相關:小兒科醫學會、政府部門 (衛福部、疾管局)、龍應台基金會
Other related: Goverment departments (MoHW, CDC), Lung Yingtai Culture Foundation
以外:科技部、台權會、陳建仁
Other Choices
(三餐地點:待確定)
Meals spot: TBD
需準備事項
Need to prepare in advance
01/22 Interview and public speech 受訪及演講(五)
10:00-12:00 受訪(地點?)(主責人Reke)(哪些人員)
13:00-16:00 演講(翻譯人員:上官)
17:00-19:00 餐敘
演講報名事宜:(Reke)
Registration
費用:社群優惠票100元
開放報名人數:100名 (預計50-80人) 貴賓席 15人
第一階段:(12/26-1/7) 提供60名額給相關社群邀請,需有邀請碼
維基 - 30人 (含協會會員10人、社群20人)
泛科學 - 10人
OCF - 15人
卡市達 - 5人
第二階段:開放報名 (1/7-1/18)
採訪邀約:
數位時代(必)、新新聞、泛科學、科技新報(陳瑞霖30分鐘)
社企流、天下、NPOst、IT Home
餐敘邀請名單:
協會成員
醫學翻譯志工 (協會補助,限 1 桌)
醫學翻譯推廣案捐助者
OCF、泛科學及其他合作伙伴
4-5桌
01/23:09:00 松山離境 Departure to Japan
Title :
Abstract:In Taiwan, Convinci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in colleges,
標題:
摘要:在台灣,向學界推廣維基百科並不容易。即便維基百科在各個領域,都已經被學生和教育專家大量使用,但和學界合作仍然困難重重。在資訊爆炸年代,學界有著對於特定領域相當深入的研究心得,是維基百科持續深化知識內容,不可或缺的資訊來源。
今年台灣維基已經成功翻譯兩本指引,引導學界的老師正確使用維基百科。
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更具效率的方法,可以降低撰寫維基百科的難度,讓學界的老師或是研究生,願意主動來持續更新(與他們的研究領域)相關條目?
如何提升學界(研究生或是老師)在合作過程中的意願,避免感到挫折,使內容產出變得困難?
如何讓學界試著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知識條目?
如何訓練老師與學生做科普寫作?重點是甚麼?